费城故事观后感

时间:2024-10-29 10:30:27
费城故事观后感(精选15篇)

费城故事观后感(精选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费城故事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费城故事观后感 篇1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它讲述了一个名叫安迪的年轻律师被公司无理解雇,而开除的理由就是他患上了艾滋病。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坚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尊严。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表现出色,令人感动,逼真形象。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体形,他用节食的办法将体重减轻了30磅,并亲自与同性恋者、艾滋病人接触,直接体验生活;为了演出艾滋病人独特的绝望心态,他每天都进行造型训练,但回家后又得恢复自我,忍受着内心的煎熬。更可贵的是,他所演出的不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坚强的奋斗着的爱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业和整个社会的伟大角色。正因如此,汤姆汉克斯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银熊奖。

影片中的一男一女,都是极不幸的人,却也是值得敬佩的人。他们遭遇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也以最顽强的方式承载了这痛苦,最后在人世间的歌声中飞升而逝。

我们对艾滋病,对同性恋往往是一种有色的眼光看待,往往是惧惧恐慌,也许更多的是歧视。但从人性的角度讲,艾滋病者,同性恋他们都享有与常人一样的权利。正如片中律师乔所说的,他是厌恶同性恋者,可他更要的是法律。安迪与乔执着的法律精神感染着我们,告诉全世界艾滋病者们公平,正义还是存在的,同样可以用法律,用自己的决心活的精彩。

一个人在频临死亡之际,为了人类的权利为了争取世界的正义,个人的公正,不畏世俗眼光,敢于面对别人的不赞同,敢于与病魔做斗争,做他认为对的事,值得尊敬。

  费城故事观后感 篇2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是爱,是一分钟都不能缺少的感情和安慰。爱和感情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让一个活着的人获得生命,获得成长的力量和勇气……——题记

前几天看了一部想看很久的影片《费城故事》,先前就听说过它是讲关于同性恋方面的,但我对于此类类主题并不是大感兴趣,而真正地原因是在于其获得过奥斯卡大奖及其主演是汤姆。汉克斯,恰巧我又是喜欢看电影的人,所以便抽出空来去学校礼堂瞧了一瞧,因为这场电影是为了纪念世界艾滋病日而专门放映的,感兴趣的人不是很多,所以空位不少,随便挑了一张椅子坐下,可这一座,便是90分钟……

主人公安德鲁是费城一位非常杰出的律师,他毕业于名牌大学,思维敏捷,精通法律,原本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可由于他同时是个同性恋,和其他“同志”一样,不时地出没于各种专属于同性恋者的场所,到那里去寻找只属于自己的快乐。不过非常可惜,他因此患上了艾滋病,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死亡率很高,而在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因为自身的某种“不良行径”而患上这种病则还有另一层含义:你将被社会所抛弃。因此当他的上司从他脸上的伤疤知道他患有艾滋病之后,便使用诡计将他开除出了公司,安德鲁当晚知道他被开除的真正原因,可以预见其当时的绝望心情,但他并不服输,随后在走访了9家律师事务所都没能如愿找到帮他打这起非法解雇员工案子的律师之后,他踏进了乔(我们的男二号)的事务所。不过同其他多数人一样,乔对于艾滋病(尤其是因为“同性恋”引起的)一开始也是十分反感。他看不起同性恋者,认为他们是社会的异类,是不洁身自好的臭虫,并不肯为其打这场官司。于是安德鲁只好绝望的离开,但是当镜头长时间地给到其出门后在大街上好似四处寻觅的双眼时,我开始意识到我错了,他的眼睛里闪现的并不是绝望,而是“坚韧”,是希望。

影片到此已经是很吊观众的胃口了,观众急于想知道主人公将怎样处理这一绝境的,不出意料,安德鲁的确是个不肯轻言放弃的人,他只身坐在图书馆中查阅有关保障同性恋权益的法律条文,或许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信念:我与其他人一样,没有任何的不同。另外,我想影片之所以把背景设置成为费城——《独立宣言》的签署之地,应该是有意为之的,而主人公恰是一位律师——美国司法界的一员,更是有想对美国司法界说点什么的意思。

事实上这起案件重点并不是经理对员工的解雇是否非法,而在于他的上司是因为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才将其解雇。真正令我感动的也并不是艾滋病患者的权益最终被保护,而是主人公最后真的可以说一声“I'mready”。他深知自己也许活不到庭审结束就会死亡,但是他依然不屑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尊严,这种信念与坚持,正式打动我最深的地方。影片并没有将笔墨过多的放在主人公的个人情感上,也没有过多的描写如何去打赢这场官司获得赔偿,相反地,这些情节仅仅是一笔带过,重点是突出了安德鲁之所以能坐下去的原因。

那么安德鲁的信念来自何处呢?回答很简单:爱。并不仅仅来自于他的“伴侣”,更来自于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

没有他们的支持与鼓励,安德鲁就不会有勇气走到法庭上,去追求自身的权益。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也是导演想要将他融会到社会问题中去的原因,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病后被人抛弃,失去爱的感觉。当世人对你不予理睬,当你失去了工作,当你被人误解时,来自家庭、爱人的情感将支撑你走向最后。影片结尾的一曲《Philadelphia》以及背景上孩童时期的安德鲁玩耍时的情景意境幽远,寓意深刻……

那么就请相信爱的力量,因为他会带给你生活的勇气。

拥有爱,天堑终会变通途;丧失爱,你将寸步难行……

  费城故事观后感 篇3

影片《费城故事》讲述的是一个遭人歧视的艾滋病患者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这不仅是一部简单的法律诉求案件,隐藏其中的还有对公平、道德的追求,它颠覆了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原有思维,呼吁不歧视,完善了法律,使社会更加公平。

影片主人公安德鲁本身是一个出色的律师,但因是一个同性恋者,并因此而染上了艾滋病,遭到一些同事及上司的歧视。他的boss因对艾滋病患者存在固有的厌恶感,故安排使安德鲁在工作上出现失误,借此辞去他的职务。本片的开头这一部分反映出了艾滋病患者没有公平的人身权利,遭到大部分人的歧视的社会现实,也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

安德鲁接受不了这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四处寻求律师的帮助。社会的歧视深入人心,律师也不例外,再十余个律师的婉拒后,他找到了祖,那个出名的律师。原本祖也是不愿帮他的,甚至一些歧视的表现也显而易见,但当他慢慢的与安德鲁接触,并感受到人们对艾滋病患者不公平的对待后,他慢慢的改变主意, ……此处隐藏12304个字……感觉是惊讶。但是,对于这位冷美人的出牌,我相信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够理解得了滴。但是,对于费城故事这部电影呢?我看未必会全部人都能理解得了。

让我来看,整部片子所透露出来的气息是相当的前卫,里面的主题——同性恋、艾滋病,即便是放在今时今日,依然让人觉得很难以去理解。更何况这部影片是在1993年放映。片子是由一场官司贯穿其始终,但是,别忘了它但是叫做费城故事。一场官司就是关系到整个城市。它掀开这个城市的一层布,一个被刻意隐藏了的群体在这场官司中浮出了水面,他们因为性取向的不一样,或因为身患世纪绝症AIDS,所以而要受到这座城市的歧视。并且,影片的一开头,就用略过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一群生活在底层的人的状态。但是,他们脸上的欢笑却掩盖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辛酸。所以,这部影片公映时必定引起了一系列轰动。

由于,受于时光的限制,我并没有看完了整部影片,直到离开那时,已经接近尾声了。结局也就应不会超出预想。而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也想起我们中国第一承认患上AIDS的女大学生朱力亚,这件事情,同样引起了国人的关注,显然其影响力是不能与这片相比的,其写实的场景,在法院上的双方的辩论直挑战当下的价值观,挑动着每一位保守者的神经。我承认,我也是像里面的大多数人那样,感到了恐惧。而谁不能恐惧呢?

而未来,我想大多数人会像里面的正派人物乔那样,先是经历一个过程,由抵制再到接,再到帮忙。但是,这需要时光。让我们再来看看乔,或许,他才是代表这座费城的未来,他有完整的家庭,有新生儿。而且,作为黑人的他有一份正当且高收入的律师职业,象征费城正一步一步地迈向自由平等。

  费城故事观后感 篇14

突然发现,参加“猫眼咖啡”电影与音乐文化沙龙的活动整整两年了,这期间在“猫眼咖啡”曾经观看了许多部好看的影片,因为影片都是由比较专业的人士推荐的好电影,也写过一些观后感,整理了出来,陆续分享一下。

又一个令人难忘的观影之夜!姑且不谈编剧、导演、男主、男配个个技艺多么精湛,也不谈电影有多么好看,配乐多么具有感染力,光是观影后大家的评说,就足以让我们涨芝士啦特别重要的不仅是在观影后长知识,而且是一次情感的洗礼与升华!

推荐人说:“只要我们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是冲着这句话,毅然决定观影抢座的。以前没看过这部影片,也不想预习,只想为这句话找到答案。观影讨论结束后,推荐人不仅给出这句话的答案,而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觉得这样的观影,这样的观影后分享,真的是最棒的!

上面的话,我既没有透露剧情,也没有把现场讨论的罗列给大家。其实,我是因为真心感谢猫眼咖啡电影沙龙这个平台!真心喜欢一群志同道合的有见解有思想的人在一起有针对性的(观影感受)畅谈!愿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愿我们猫眼咖啡电影沙龙的活动越来越火爆!

  费城故事观后感 篇15

前几日纽约通过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这几日正是同性恋朋友们大狂欢的时刻。我又想起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我人生看过最好的同性恋题材加艾滋病题材的法庭电影。对于学法律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感受法理最引人入胜的敲门砖。

一位因为早年不成熟的同性恋行为而罹患艾滋病的青年律师被无故辞退,只是因为律师事务所的大合伙人们发现了他面部的疤痕,于是他找到另一位专为犄角旮旯的弱势群体打官司的有色人种律师帮助自己完成这个关于无故解聘的案件。

之所以找这样一位跟他一样弱势的律师并非导演想要增加戏剧效果,只是因为在20__年前的美国,同性恋行为意味着圣经中所谓的sin,没有人愿意去帮助这样一个道德上肮脏不堪的犯‘罪’者。其实即使是今日,除了纽约,费城,广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土地上还是有着非常强烈的反同势力,这主要是过度强大的宗教力量所导致。乐观的美国农民最无法接受的就是一个男人躺在另一个男人身边。英国并不是没有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只是像伦敦这样的城市有些矫枉过正,同性恋成灾而已~加之英国本身宗教色彩就非常不浓重,从国王到庶民都善于采用各种技巧在圣经中钻空子找漏洞,或者干脆改个教也无所谓,相当的不严肃~

相比众多法律题材的电影,这一部的庭审场面还相对真实一些。其实,除了个别刑事案件,根本就不会有一个律师大摇大摆的走到陪审团面前声情并茂的讲述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只有这一类时代大案才会有如此漫长的举证过程,大多数的刑事案件都是以枯燥的质证过程为主。至于陪审团,其实就是一堆各怀偏见的大叔大婶。刑事案件中的陪审团制度一直是美国刑事诉讼的特色,但是随着美国人民初级教育水平的持续走低,这项制度的公正性也一直得到各方的质疑。以此为内容的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不胜枚举,最精彩的应该算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也是关于有色人种的问题,而且是__题材。嘿嘿,刑法就是这点好,老有点黄段子分析分析。

人家都说谁演同性恋谁火,看来还真是没错。肥汤1994年靠着这个片拿下了他第一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他也确实非常敬业的减重30磅,从一个风光得意的胖子变成了一个瘦骨嶙峋的艾滋病患者。从此,他从一个偶像明星变成真正的演员。那一年的柯达剧院,当宣布最佳男主角的人员之后,全体起立祝贺肥汤上台领奖。这个殊荣很大一部分是赋予由他扮演的这个人物,这个叫Andrew Beckett的律师。现实生活中,这名律师叫Geoffrey Bowers。他以不公正的解聘为由起诉了他工作的律师事务所Baker&Mckenzie歧视艾滋病。而他的家人更传承了他的遗风把编剧和制片也侵犯隐私权为由起诉了一把,又捞了一笔。这部片子作为好莱坞第二部以艾滋病为内容的电影,从此把对于同性恋的电影带入了现实主义时代。homose_uality, homophobia都不再是符号化的人物形象。二十年后的今天,同性恋电影泛滥,异性恋电影中的爱情相形见绌。一种社会风潮的变化只需20__年,一代人而已,所谓的代沟其是只是你愿不愿意去接受。

之所以叫做费城故事,不是纽约故事,也不是加利福尼亚故事,才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最精妙的地方。费城philadelphia一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兄弟之爱,这样的兄弟可以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爱情,也可以是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协助,更可以是一切人与人之间彼此理解与宽容的基础。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费城是独立革命的发源地,是独立宣言的诞生地,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这就是所谓的美语中最广为人知得一句话,美国传播给世界的讯息:人生而平等。同时,费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色人种聚集区。于是,这个电影就开始于这里。电影的开头有长打5分多种的费城街景,回国头来再看这些看似随性的街景才懂得,所谓的自由,不过就是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取向都可以这样奔跑玩闹。

《费城故事观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