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有寓教于乐的方式讲述了三个好朋友在大学的悲喜交加的经历和心路的成长历程,同时及其有利的抨击了现代填鸭式教学的弊端,积极做人的基本道德。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印度电影的魅力,片中的歌舞给人带来轻松的同时有引发人们思考。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观看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欢迎阅读!
从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到构思这篇影评,期间距离了差不多5年了,而这部电影自2009年上映至今也有7年了。
这5年间我高中毕业,考上一所并不理想的大学,但我仍有梦想,甚至是越来越清晰的梦想。
这7年间这部电影在中国乃至世界好评如潮,不断的被提及和评价,在我翻阅影评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五星好评和一星差评的论据竟是惊人的相同,同样的电影,甚至是同样的观影体验,同样的笑和哭,竟会因为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论。这一现象的原因我想无非是人主观上的背景相异所造成的教育、家庭、经历、鉴赏力、观影目的等等。
对我而言,这5年电影没变,而我却大大的变了。要说差别就是它在我眼中从一部青春喜剧片变成了一部励志片。
这部电影2009年上映,是印度导演拉吉库马尔的作品,改编自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故事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围绕三个主角的大学生活,用“寻找兰彻”这一个大故事引出“兰彻的故事”、“法兰的故事”、“莱俱的故事”等等。借由这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塑造了正反分明的人物形象,也标榜了正面形象最终会有好的结果。乐观积极、打破陈规、遵从内心、追求理想是电影的基本旋律,导演非常巧妙地把这些分配给不同的角色,让整个电影的叙事显得不拖拉,又突出了每一个主题。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会非常喜欢这样一部电影的原因,笑过,哭过,结局圆满,这样看来它的确不失为一部成功的励志片。
而我想谈的却不仅止于此。
重新来看,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成功的商业杂烩型的励志片。谈爱情不如谈亲情,论亲情不如论友情,说友情又不如说教育,而教育又不如理想深刻,理想又归于人生之选择。当我们看这样一部电影时,故事大于人物,人物大于主题。的确,这么多故事和兴奋点,总会有一个角度让你感触颇深,从而轻易奉之为经典。但经典到底是什么?在我的视角里,这部电影还远远算不上是经典。
首先是人物。
他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也是被寻找的人。他是一个蔑视规则,乐观积极同时智力超群,技能满分的理工学神。为了凸显他的这些特质,电影中的学长是愚蠢守旧,老师是古板无能,校长是顽固无理。我都不得不说很喜欢这个角色,甚至,我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人,谁不想呢?聪明人打破规则有多难呢?聪明人打破规则的意义何在呢?电影看到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兰彻,他可以说取得了全面的成功,科学家,慈善者,收获爱情、友情,给曾经的死对头“消音器”以致命的打击。但越看到最后我越讨厌兰彻,理想不是谁想实现就能实现的,凭什么他可以?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的兰彻呢?并没有。电影是虚构的艺术,的确可以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塑造出这样的正面人物,但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物太缺乏灵魂,像个“为达到某种目的的神明。”电影为他安排的唯一弱点就是他的身世,他其实只是园丁的孩子,代替少爷取得大学文凭的工具。这样的安排使这部电影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励志片,从园丁的孩子到科学家,好像是典型的好莱坞。但这部电影显然不是好莱坞的风格,阿甘正传那种傻子的逆袭才是。相同的,这两种模式都不是我喜欢的。
法兰的故事和莱俱的故事是这部电影为平凡人特制的大餐。法兰代表着梦想。他被父亲逼迫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程学,从而不得不放弃自己成为摄影师的梦想。遇到兰彻后,在他的影响和指点下最终决定挑战父亲的权威,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莱俱则代表着恐惧,因为贫穷落后的家庭他对任何事情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恐惧,强烈的恐惧让他自卑、怯懦甚至笃信宗教。兰彻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连明天都恐惧的话,怎么过好今天?”最后他在一次车祸后突然领悟,只有战胜自己,战胜恐惧才能改变现状。这两个角色几乎是笼罩在兰彻的学神光环之下的,他们平凡普通甚至成绩吊车尾,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故事,他们也代表正义,代表觉醒,是影片中的正面人物。现实就是没有那么多天才,更多的人只能像他们一样追随着天才的脚步望尘莫及。
导演很聪明的用“寻找兰彻”这样的线索串联这么多的故事,其实是设置了一个悬念,即:到底是规则获胜还是天才获胜。电影展示的结果是天才获胜。
电影中让人可气又可怜的两个角色:“消音器”和校长。
消音器是那种学校里常见的好学生的代表,他们是现有教育模式的牺牲品,是刻板压抑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产品。电影中用讽刺、夸张的方式将这个人物的守旧,呆板,麻木刻画的清清楚楚。他们的短期目标是优异的成绩,奖学金,长期目标是一份高薪的工作。他们的人生奇迹般的别无二致。当备受应试制度迫害的中国学子们看到这样一部明目张胆的讨伐学校教育的电影时,起码是当时的我,真的是觉得耳目一新又酣畅淋漓。所以我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正反映了中国电影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校长是一个十足的旧式教育的代言人,他的全部生活都写满了两个字:规则。他所领导的学校也是以规则为先,打破规则的人即使学习好他也不待见。电影的后半段他因为女儿引发了对因为他而失去生命的儿子的反思,又因为接生事件彻底改变了对兰彻的看法,并把那根原子笔赠与他。校长的观念转变是电影主题的妥协,也正因为这样的转变给这部电影打上商业片的.烙印。
其次要说的是电影配乐。
这部电影弥漫着浓厚的宝莱坞风情,以印度特有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为主。印象较深的是兰彻和校长二女儿碧雅恋爱时的歌舞。用几种不同的服装和舞蹈几乎演绎了恋爱到婚嫁的全过程,非常精彩和生动。印度电影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配乐非常的阴森,再加之演员的表情非常像是要发生什么不幸似的,这部也是。但整个电影的基调都还保持在欢快、愉悦的气氛里,印度风情歌舞也正好契合。
最后,一部电影至今还被议论和谈论,一定是有某种意义上的成功的。那就是对热点问题的成功把握,教育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思,到底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受教育就等同于抹杀理想、个性,那么我们的社会又会变成怎样的社会呢?这部电影起码给出了旗帜鲜明的观点,即使有极端的嫌疑,但勇气可嘉更意义非凡。当然,钟情于文艺片的人不会喜欢这部,同题材的,可能会喜欢死亡诗社,我就是这样的人。看到有影评拿两者去比较,我却是非常反感的,文艺片和商业片就好像是红酒和可乐,是口味问题也是目的不同,实在没有比较之处。爱者,取之,即可。
总之,如题: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杂烩型的励志片。
《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是一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还是一口气就看完了。或许是长期淫浸于美国大片,我对印度电影并没有很高的期许,也没想过这部片子能带给我感动和思索。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这部被我误解的难得一见的好片。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彻,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呢?
“知道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彻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
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汉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当法汉最终成为动物摄影家时,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是的,即使今后钱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车小一些,只要内心快乐,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要紧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片尾法汉明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满足的喜悦。
剧中三个傻宝的兄弟情谊也让我潸然泪下。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誉都可以置之不顾。在现实的重压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弥足珍贵,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真义所在,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当法汉与莱俱终于找到兰彻时,来自朋友的重拳传递的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难以言尽的言语和感情。
作为一部民族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还奉送了独特热闹的歌舞,让我对这个民族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而其中俯首即是的关于友情、爱情、人生、成功的哲学则更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这部电影将是我关注更多外国影片的开始,相信也能带给你们感动与启示。不仅是电影的娱乐,更关乎人生的思考,尽在《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起初刚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我感觉这无非就是一部搞笑的电影。但看完影片后,它给我留下更多的是感动与激励,让我明白了该如何对待朋友,在面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拉杜和法兰在去寻找另一个失散已久的兄弟兰乔的途中遇到的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通过倒叙的方法,影片重现了他们三人在皇家工程学院学习时的点点滴滴。主角兰乔不随波逐流,用他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用智慧打破学院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帮助两个好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他那乐观的态度、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机智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财富,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珍惜。当拉杜的父亲病危时,兰乔第一时间赶到了拉杜家。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兰乔用电动车及时地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挽回了拉杜父亲的生命,幷和拉杜一起陪在他父亲身边。“考试多的是,而老爸只有一个!放心,只要邮政局长还在这里我们就不会走,不用怕!”“谢谢哥们!”,看着他们相拥在一起,听着这些的话语,我眼中的泪水在不停地打转,自己有了一种心灵上的震动,心与心似乎在电影中找到了平衡点。他们之间的纯真的友谊,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宝贵。是朋友,陪我们走过了艰难的时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珍惜每一份感动。
执著地做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的生活将是快乐的。“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兰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梦想一直只是埋在心里,所以他活得很痛苦。在兰乔的鼓励下,他终于勇敢地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兰乔一直追求着自己的机械梦,他快乐着,并最终成为了印度闻名的工程师。想想当今的我们,许多人都感觉到迷茫,感到无聊,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什么呢?我们当初的梦想呢?寻找我们的梦想,并执著的追求吧!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实现的!
兰乔有一句口头禅:All is 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 is well”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穿裤子跟着你跑。”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朝气蓬勃,不要再迷茫了,乐观地面对生活吧!让我们珍惜朋友,追逐梦想,追求卓越,相信成功会来敲响我们的门的!
文档为doc格式